首页 | 学院首页 | 思政活动 | 时刻学习 | 思政课程 | 课程思政 | 典型经验 | 友情链接 

   
 
 

 

奏响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
2020-12-17 17:55   光明日报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启和推进,以郎平为代表的中国女排在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勇夺桂冠,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几十年来,中国女排面对强敌精诚团结,身处绝境顽强拼搏,以不败豪情从低谷攀爬,以爱国热血向巅峰冲击。在风雨峥嵘中形成与传承的女排精神,在民族复兴进程中闪耀出熠熠光彩。2019年9月,在女排世界杯比赛中,中国女排连克强手,以十一连胜的骄人成绩卫冕世界冠军。同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中国女排代表时指出:“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女排的喜爱,不仅是因为你们夺得了冠军,更重要的是你们在赛场上展现了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面貌。”

祖国至上:将国家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体现了意识与行动的统一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基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根本、最永恒的精神品质。在中国女排身上,祖国至上作为一种特殊情感,既深深地融入每个队员的血脉之中,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精神基因,又外化为一种自觉而持久的行动标识,体现为可以真切感知的行为取向。对于中国女排来说,祖国至上包括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怀、为国效力的担当精神和为国争光的雄心壮志,承载着几代中国人建设体育强国、追求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增添了独特的内容,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与自豪感。

热爱祖国,是中国女排的力量源泉。1981年,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女排世界杯决赛场上,中国队对阵日本队。在决胜局13:14落后的危急时刻,主教练袁伟民请求暂停,他对姑娘们说:“你们只需要想一件事情,你们是在什么地方比赛!要知道,你们代表的是中华民族!”听到这句话,姑娘们的爱国热血迅速化为昂扬斗志。最终,随着“铁榔头”郎平一记重扣,中国队以17:15取得胜利,新中国三大球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就此诞生。消息传来,举国沸腾,“学习女排,振兴中华”的口号响彻神州大地。

为国效力,是中国女排的初心和使命。女排队员们十年如一日、成千上万次的重复训练以及在赛场上竭尽全力的比拼,是各行各业助推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一个缩影。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决赛现场,中国队每得一分都会受到主场观众的嘘声,而巴西队每得一分则掌声雷动。这时,郎平对姑娘们说:“我们有上亿球迷在远方观战,我们不孤单,我们要打好球,狠狠地打!”正是胸怀祖国和人民,坚信有祖国坚强的后盾,所以无论形势多么严峻,女排姑娘们总能保持着一股子精气神,顽强拼搏,屡创佳绩,让中国观众为之热血沸腾。

为国争光是一种志气更是一份责任,升国旗奏国歌,是对女排取得成绩的肯定和嘉奖。郎平说:“每一次身披国家队战袍,每一次代表国家参加国际大赛,中国女排的目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女排姑娘们用滚烫的爱国热情向祖国和人民交上了一份耀眼的成绩单:20世纪80年代创造出五连冠的佳绩,时至今日十次登上世界之巅、两次蝉联世界冠军、一次提前一轮锁定冠军。这份成绩单,因祖国至上而生,所以荣耀四射,充满力量。

团结协作: 以不同分工形成有机整体,体现了个体与整体的统一

团结精神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中国女排来说,每位队员承担着不同任务,扮演着不同角色,通过结构化的组织形成一个整体后,能够生成强大的战斗力,为夺取胜利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于这一点,郎平感同身受。她说:“在我的字典里,女排精神包含着很多层意思,其中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团队精神。女排当年是从低谷向上攀登,没有多少值得借鉴的经验,但是在困难的时候,大家总能够团结在一起。”

团结就是力量,这种力量是制胜之合力、反击之强力。女排姑娘们团结协作,没有彼此猜忌,只有肝胆相照、同心协力。她们知道,在赛场上,力量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彼此之间的配合与协作。没有一个主攻可以独自完成扣杀,没有一个队员可以独自赢得制胜之分,主攻、副攻、接应、二传各司其职、分工明确,一个都不能少,唯有这样,才能搭建出完美的团队,才能在比赛场上共克强敌。

没有训练场上日复一日、同心协力的集体训练,绝不会有赛场上扣人心弦、荡气回肠的完美配合。女排姑娘们的团结协作,不仅体现在赛场上,更生成在训练场上。在湖南郴州苏仙岭,这个被称为魔鬼训练场的地方,女排姑娘们深刻体会到团队精神的意义。苏仙岭有3600级台阶,教练要求所有队员必须在22分钟之内跑上去,只要有一位队员用时超过22分钟,哪怕只超了1秒,全体队员就必须重新跑一遍。每一次台阶跑,姑娘们都一条心、一股劲,手拉手、强帮弱,一起冲刺。吃苦的汗水夹着激动的泪水,最终化成中国女排在赛场上无比强大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顽强拼搏: 为实现目标坚持到底,体现了目标与路径的统一

顽强拼搏,为中国女排战胜困难、克敌制胜注入敢拼敢冲、敢于胜利的精气神。竞技赛场向来是最高强度的竞技比拼,更是精神品质的强势较量。竞技者自身的信念与意志,往往在拼搏的行动中激发、高涨而形成气吞山河的力量。回望历史,中国女排每一次夺冠都是靠顽强拼搏完成的,正是凭借着一股打不垮的韧劲,女排姑娘们用血性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在中国女排身上,顽强拼搏是对目标的坚守与追求,即不辱角色与使命,不负韶华与青春,不忘嘱咐与期待,全力以赴为国效力与争光,全神贯注捍卫荣誉和尊严。顽强拼搏也是对路径的专注与聚焦,即不向伤病低头,不畏强大对手,不因比分落后而气馁。通过顽强拼搏,队员们能激发出坚强的意志,焕发出昂扬的斗志,展示出硬朗的作风,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平、减少失误,最终赢得胜利。

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在小组赛遭遇滑铁卢,仅以2胜3负列小组第4勉强搭上8强末班车。在1/4决赛中,又遇到东道主、北京和伦敦两届奥运会冠军巴西队。狭路相逢勇者胜,明知对手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女排姑娘们仍然充满坚定的信念:“哪怕我19:24落后,都要竭尽全力争取每一分。”就这样,她们一分一分咬牙顶,一球一球顽强拼,最终力挫巴西队成功晋级。决赛场上,面对强敌塞尔维亚队,女排姑娘们豪气不减、拼搏依旧,在首局失利的情况下迅速调整状态,连拼三局击败对手,最终夺取此次奥运会冠军。

顽强拼搏,在竞技场上还有一种特殊的表现,就是运动员以难以置信的身体承受力坚持训练、专注比赛。在中国女排这支英雄团队中,每一个人都是伤痕累累,但姑娘们坚持训练和比赛。郎平25岁时膝盖的磨损就达到70岁老人的程度,迄今为止已做了12次手术。16岁入选国家队、22岁当选中国女排队长的惠若琪,左肩关节在比赛中连续两次意外脱臼,手术治疗后仍有七颗钢钉留在体内,心脏也接受过两次手术,但这些都阻止不了她为祖国拼搏的雄心。

永不言败:以必胜信念为引领不断挖掘潜能,体现了信念与实力的统一

永不言败是一种刻在中华民族骨子里的韧性精神,也是女排姑娘们不断取得胜利的力量源泉。对于中国女排,永不言败作为一种坚定信念,是超越自我的精神气质,是克敌制胜的思想力量,是“坚持就是胜利”的心理依托。永不言败须以相当的、足够的实力为支撑,只有把能力发挥出来、潜力挖掘出来,才能促进失败向胜利的转化,才能更长久地站立于巅峰。郎平曾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你一路即使走得摇摇晃晃,但依然坚持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眼中充满坚定。”

永不言败,是一种心中有希望、行动有力量的精神状态。前国手赵蕊蕊说,这就好比球场上救球,“不是你觉得有希望才去救球,而是当你做出了动作后才有救到这个球的希望”。自1988年汉城奥运会起,中国女排的成绩一直起伏不定,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队与俄罗斯队进行终极对抗,不少人预测中国女排打不过俄罗斯女排。然而,就在俄罗斯队胜利在望的时候,中国女排发出“还有希望,拼回来”的呐喊,最终惊天逆转击败俄罗斯女排,这是对中国女排永不言败精神的生动注解。

朱婷说,最艰难的时候,恰恰正是我们最团结、最顽强、最忘我的时候。女排精神不仅在夺冠时展现辉煌,也在低谷时闪烁光芒。无论输赢,信念不改。对此,陈忠和讲道:“后来几年一输球,就说女排没有精神、没有战斗力了。对这方面,我有一点看法。其实,精神就是一种无形的东西,看不到的。有时候,一些比赛输球了,我也很开心,因为我的球员没到这个水平,但她们拼到这个水平了,就是拼出来了,求胜的欲望非常强烈。可以说,这也能体现那种拼搏,体现那种精神。”正是这种永不言败的坚强、不断超越的坚定、从不低头的坚忍,铸就了中国女排几代人的精神气质。

(作者:郝永平 聂文婷,均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