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首页 | 思政活动 | 时刻学习 | 思政课程 | 课程思政 | 典型经验 | 友情链接 

   
 
 

 

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如何往心里走
2019-09-10 09:00 葛卫  来源: 学习时报

全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媒体融合发展以及融媒体中心建设踏实推进,理论传播的形态、方式等都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特别是往心里走,走进千家万户和人民群众心里,是思想理论界的任务之所在,也是广大群众的理论需求之所在。

认识和把握全媒体时代融媒体的基本特征

全媒体是指依托文字、声音、视频画面、网页等多种表现手段,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不同媒介,通过广播网络、电视网络以及互联网络进行传播,最终实现用户从多终端接受信息,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及任何地点可通过任意终端获得任何需求信息。全媒体坚持以内容为根本,新媒体与旧媒体优势互补,记者与编辑要“全能”,要具备能将同一内容妥善投放在任何平台进行传播的能力。随着媒体融合的实现,各个媒介之间的界限也将逐渐变得模糊。全媒体时代的媒体融合是全媒体功能、传播手段乃至组织结构等核心要素的结合、汇聚和融合,是信息传输渠道多元化下的新型运作模式。

时政类融媒体跟学术理论融媒体有很大的不同,前者更注重时效性、互动性和可读性,后者在兼顾这些特征的同时,还要秉持严肃、严谨和权威的特性。

经过对几家主流媒体的调研,有一个共识:“融媒体”是让纸质媒体与新型媒体取长补短、深度融合,最终形成一个更具传播力和凝聚力的新型媒体。“融媒体”重点在于“融”,在于将分散在媒介集团内部的内容资源、采编资源、传播资源、技术资源等融合到同一个平台上来解决。

融媒体具备了如下特点:一是覆盖范围广。如今,互联网技术已经十分发达,我国现在已经普及4G网络、开始建设使用5G网络,通过智能手机等手持客户端,就可以通过飞速的网络接收、制作和传播相关资讯。二是传播迅速。借助网媒,很多话题性文章可快速在网络和社交媒体广泛传播。三是互动性较强。融媒体中的每个读者,对信息都是“收发一指间”,作为信息传播者并传递个人意见。四是具有风险性。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自带自媒体属性,不良信息一经传送,就会散播到四面八方,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

学术理论与媒体传播的现状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动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学术原创能力,是哲学社会科学的核心竞争力,是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哲学社会科学的关键环节,离不开全媒体时代融媒体理论阵地建设,离不开有效的学术理论传播手段。

纸媒依然是学术理论融媒体的本源和核心。国内重要党报党刊主流媒体,也包括广大的中文哲学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主阵地。学术理论的刊发和出版,需要严谨、专业的筛选和加工,对编辑出版人员和机构都有较高的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理论媒体还承担着意识形态阵地的使命,纸媒体或者传统媒体依然是融媒体的本源和核心。这决定了思想理论的“生产方”依然是现有的纸媒机构和广大的从业者,虽然有少数理论学术期刊尝试取消纸媒期刊的出版,但其与新媒体的生产方式有着显著的不同,出版形式的改变不能认定其已改变了“纸媒”的身份。

新媒体是理论学术媒体的延伸和拓展。新媒体的加入,提升了学术理论的内容精度和深度。新媒体配合学术理论传播,形成新的传播优势。第一,深挖理论背景和组织理论专题,深度阐释理论学术研究。国内重要主流媒体的融媒体建设基本采用了“大策划”机制,网站、公众号等紧紧围绕纸媒把重点选题做大做深。第二,综合使用图文、音像、漫画等元素,5G通信让VR虚拟现实技术广泛应用变得可能,从而极大丰富信息的表现形式。针对不同的读者群体,对学术理论文章通过各种元素给予全景式展现。第三,用好“互动分享”功能,利用用户在社交平台的人际传播,实现二次传播。各媒体已经成功实践并不断探索,让严肃理论插上翅膀,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飞入寻常百姓家”。

推动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往心里走

推动思想理论的宣传阐释工作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其中如何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往心里走,更是连接理论与群众、理论与媒体、媒体与群众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议题。

用分众化传播占领理论思想主阵地。人民群众理论诉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开启和深入推进的重要动力,激发和解答人民群众理论诉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方向。要深入研究理论传播规律,分析受众特点,增强理论传播的针对性,用好新媒体等媒介手段,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成果得到有效传播和广泛普及。回应领导干部、理论工作者和广大读者的期待,做好学术体系和传播体系、学术价值和媒体价值、学术范式和媒体范式的融合。研究和把握各层次群众对理论需求的差异化并供应相应的理论产品。对理论工作者可以提供学理分析、学术前瞻的理论文章。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可以提供问题导向、实践取向的策论型研究。对广大青年群体,他们思想活跃、触觉敏锐、关心时政,可以在问题讨论中加以引导和疏导,通过有说服力的实例和辩证的思想观点吸引他们走进和接纳马克思主义理论。而对于普通群众可以通过图文视频等活泼生动的媒体介质,让严肃的理论在心中潜移默化,做到润物细无声。分众化传播能有效解决灌输式传播的弊端,更容易搭建起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人民群众之间心的桥梁,让理论插上翅膀,成为人民群众的精神食粮。

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融媒体建设与发展让理论工作者和读者的交流变得不是那么遥不可及,要进一步用好融媒体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关注度和满意度。全媒体时代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要加强与人民群众的“对话”而不是说教。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把受众放在平等的位置,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用好大数据分析,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大众趣味点、关注点的结合点,切实改善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力求做到传播的普及和优化,顺应和激发人民群众的理论诉求,实现理论宣传往心里走。同时,探索和总结好对工作经验和传播规律的认识,建立理论工作者与广大人民群众良性互动的工作机制。要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用理论思维讲好中国故事。理论创新来源于实践创新,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之后又对新的实践创新提供理论指导。当代理论工作者必须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息息相关的问题,实现思想理论宏大叙事与工作实践的结合,用学术思维、平实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画出思想同心圆。在党群同心圆中,党承载的初心和使命代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体现了共同的政治思想基础,党是圆心和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人民群众具体的利益和价值观的差异,是同心圆的半径。要深化经典著作研究阐释,推进经典著作宣传普及,不断推出群众喜闻乐见、贴近大众生活的形式多样的理论宣传作品,让理论为亿万人民所了解接受,画出最大的思想同心圆。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人民大众的理论,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要求。大众化要求把立足点放在服务人民大众上,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实际,充分考虑广大群众的接受能力和思维习惯,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理论的构建和传播只有各个学科都积极参与,才能使理论宣传阐释工作的引擎更加强劲,动力更加澎湃。要通过科研项目和课题指引等手段充分调动各个学科的力量,增强理论宣传文章的学术含量,善于把宣传话语转换成学术话语;要加强宣传话语理论内涵、理论渊源、理论价值的挖掘,把学术挖掘与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时代特征联系起来。

关闭窗口